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阅读 >> 文化部落 >> 正文

创意写作教育正当其时

2016-05-10 15:46 来源:www.xuemo.cn 作者:安晓东 浏览:45352624

创意写作教育正当其时

安晓东

 

创意写作与人才培养

  创意写作在西方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文学教育模式,很多世界一流名校都开展创意写作教育,培养复合型写作人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传统文学教育 与产业发展的良性结合。近些年来,创意写作在高等教育中迅速崛起,国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等有写作教育优良传统的高校 纷纷开设创意写作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方向,试图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改进传统的中文学科教育模式。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传统中文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到底大学的中文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文系的专业如何与社会更好地对接?这些问题,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中文专业应对国 家发展战略中的弱势地位等情况而日益凸显。

  传统意义上,中文教育曾经声称不以培养写作人才为最终目的,中文专业往往以培养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人才为主,在中文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大部 分高校注重理论素养的训练和文学常识教育,写作课程所占比例甚小,即便有一些写作课程,也不过是应用写作之类的专题教育。这在以往的文学人才需求模式中本 来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中文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着严重压力。随着高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总体提升,写作的本领,已经不再是中文系学生的优势,很多 学经济、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其写作功底堪比中文系学生。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有所变化,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而仅仅具有基础写作功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文化创意人才必须具备高端写作能力,它不再传统地要求写作者仅仅懂得写作小说、诗歌、散文,也不仅仅要求从业者会从事新闻稿、讲话稿、通知等应 用文体的撰写,文化创意写作带有明确的市场导向和效益导向,其写作既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也要带有艺术美感。例如,从事影视剧本的创作、文案脚本的写作等 等,它对写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要有创新思维和高度的审美感知力,这些要求是基础写作者未必具有的,唯有如此,才能让中文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应对市场中 占有“绝对”优势,让写作人才成为行业的核心力量,最大可能地发挥中文专业人才的创造性优势,体现中文专业人才的价值。

创意写作的价值

  在开展创意写作教育的基础上,中文学科比较良好地实现了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同时带动了传统的中文教育模式。传统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教 材强调被动知识传播,有些学生在了解了基本常识之后发现这些常识并不能真正服务于其职业规划,所谓的文学兴趣在很多人看来仅仅是唐诗宋词张口即来的快感, 很多学生会发现他们学的这个专业看起来在社会上并不能直接为我所用,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但创意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带动了其他文学课程的积极性学习,创意写作带有明确“功利性”,在创意写作中,学生能体会到其价值感的存在,通过写作,他们可以发现自己文学学习中的短板,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发挥自己的特 长,他们所创作的优秀小说、剧本等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个人价值的体现,这将大大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创意写作也为中文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当前,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提出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如何 植根于文学的沃土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如何推动文化研究成果的大众推广,如何将中国梦的理念以更加艺术的方式传播到全世界,恐怕都离不开创意型写作人才的积 极参与。创意写作人才最大的特征就是创意观念和文字传达的集合体,以参与生产高质量文艺作品满足不断提升的大众精神需求,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创意写作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责任,传统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模式都可以通过创意写作而焕发新的活力,以高校为主体的创意写作教育也应该承接 社会创意人才的培训,积极搭建创意写作平台,协同文学教育与文化需求,推进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光明日报)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2016-06-29 22:05
2015-01-06 07:10
2014-09-06 08:33
2015-07-31 09:16
2016-09-17 10:42
2014-06-16 16:26
2014-05-24 20:40
2019-03-16 20:43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