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城市与乡村碰撞中的人道主义书写(四)

2015-02-05 09:31 来源:www.xuemo.cn 作者:瞿萍 浏览:51114998

城市与乡村碰撞中的人道主义书写(四)

——雪漠的“大漠三部曲”研究

\瞿萍

结语

“大漠三部曲”的创作始于80年代末期,于新世纪初出版发行。从1988年到2008年,20年的创作历程正好对应着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年时期。经过了前一个十年的思想解放,这二十年正是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模式的十年和全面现代化、价值多元的十年,是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关键期,阎连科、刘醒龙、李佩甫等当代乡土小说家们笔下的乡土叙事是充斥着乡村文化、乡村美徳、乡村寓言的乡村想象。多元并存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以及现实生活的突变使乡土作家们在“无名” 的世界中,在面对繁荣的都市文明带来的“现代化的后果”时,选择躲进童年乡土的回忆,并通过建构乌托邦世界来拒斥和抵抗物质化的现代都市文明对人的吞噬,“大漠三部曲”正应和了这样的主题。

首先,中国社会现代社会的总趋势是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挤压与置换,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当下中国正处在这两种文明的相互碰撞和渗透的过程中,乡村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不断加快,传统的静态乡土社会的封闭性被打破,古老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压迫下逐步走向衰落。乡土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的变更,更有价值观念的断裂与新建。传统的农业不再是农民赖以为生的唯一方式,农村由于外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改变也已不再是传统的农村,农民作为乡土社会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文化人格也在进行着断裂和重建。传统的消解过程实际上是乡土社会总体的现代化特性的获得与生成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一过程是历史的必经阶段,只是农民作为其中的主体性存在,鲜明的感受着这一过程中的一切阵痛,并大多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农民自身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死亡。“大漠三部曲”中描写了诸多的死亡事件,其背后隐含的是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下的农民的生存意识。乡土社会的严峻现实、农民生存的悲惨境况震撼着雪漠的心灵,所以,他的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与忧患意识共同促成他为农民寻找“出路”的努力,尽管有这样的尝试,但悲剧依旧是悲剧。产生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雪漠文化姿态上的价值判断导致的悖论式的创作心态,换句话说就是其保守的传统文化姿态以及回避历史规律、社会进程的结果。

其次,“在上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共同体中。世界的货物和思想已经到达了非常边远的村庄。” 外在物质条件的根本性改变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既是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摒弃与否定,也是对滋生传统生活方式的经济制度、文化伦理的质疑与颠覆。雪漠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并对此给予了严厉的嘲讽与批判,同时转向对传统的认同与包容。不可否认,以“生存”为唯一目的的农耕文明在流传了千年之后依然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其内部一定包含着值得肯定的价值与因素。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对传统的取舍必须在“当代”的观照下进行。有些时候,“优点并不因受到称赞而发扬光大,反倒因此有自我陶醉的危险” 。“小农经济的积习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几乎表现为目光短浅” ,它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新的历史环境中,“把‘生存’作为人类最终的价值是不太确切的” 。“大漠三部曲”竭力展现的是农民的生存状态,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雪漠始终保持着对农耕文明的无比留恋。在他的乡土世界中,农民是主角,有关农民生存的话题是唯一且全部的内容,死亡的书写、“出路”的探寻、价值的迷茫都围绕着农民的生存这一总主题。

最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为主体的“人类文明”以胜利者的姿态强势介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存在的焦虑被无限放大。作为与传统对立的“现代”,所裹挟、暗含的更多是以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普世性的社会共识体系的破坏(当然,社会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无数次的证明每一次新的“反叛”都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旧”的“断裂”与颠覆),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牺牲。作为一种趋势,“现代化”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与强制性。商品经济带来了竞争,利益成为左右着还未开化的底层西部农民的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一方面,现代化工业文明野蛮的渗透进中国西北贫困地区;另一方面,这里的人们的精神心理还是亘古不变的。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被剥夺了生存空间,与土地有关的生存技能也被架空,由此产生了内心的极度焦虑与惶恐。农村遭受现代化侵蚀,现代以追求利益为终极目标的商业主义对乡村进行瓦解与诱惑,欲望开始蓬勃生长,演化出新的困境与灾难,农民在欲望的支配下,进行着残酷的精神裂变。“大漠三部曲”全景式的展现了乡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外在物欲不断膨胀的社会导致处于贫困状态下的农民的劣根性一触即发,从而凸显了西部农民精神生态系统艰难而痛苦的现代转型,原生态的生存模式与乡土文明注定是要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消亡的。

“大漠三部曲”文本的价值观选择是作者雪漠内在的矛盾创作心态的折射。作为一个农民作家,无论是对农民悲剧命运的观照、对农民死亡事件的叙述,还是对“出路”的探寻,都是传统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但是,作家在具体的文本操作过程中呈现的价值选择又是具体的矛盾的创作心态的表现。雪漠的创作从总体上来说的是他的农民身份与知识分子身份较量的结果,是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乡土作家们共同面临的选择困境,具有一般性,也是雪漠个人矛盾的文化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一)作品类

1.雪漠.大漠祭[M].兰州:敦煌文艺艺出版社,2009

2.雪漠.猎原[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

3.雪漠.白虎关[M].上海:上海文艺版社,2008

(二)著作类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史铁生.我与地坛[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

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绍铭等译.香港:文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欧梵.李欧梵论中国现代文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8.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12.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14.谭桂林龚敏律.当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文化[M].湖南:岳麓书社,2005

15.陈国和.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16.叶君.乡土•农村•家园•荒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7.韩春燕.文字里的乡村——当代中国小说的村庄叙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8.朱卫国,杨万寿.河西当代文学论丛[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19.李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88

20.王润生.我们性格中的悲剧[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1.赵园.地之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4.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5.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6.姜义华.现代性:中国重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7.龙娟.环境文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8[]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9[]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0[]科利斯•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M].贾高建,张海涛,董云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31[]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2[]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苏晓,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3[]拉曼•塞尔登.文艺理论批评——从柏拉图到现在[M].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4[]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M].刘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5[]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M].陈定家,汪正龙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6[]约翰•凯里著吴庆宏译.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7[]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6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38[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9[]MirandaBruce-MitfordPhilipWilkinson.象征与符号[M].李时芬,林淑媚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三)期刊论文类

A.理论研究类期刊论文

1.李欧梵.现代性的中国面孔[J].文艺理论研究,20036).

2.陈思和.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3.陈思和.《共名和无名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J].思潮论辩,1996

4.陈思和.论90年代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5.程光伟,丁帆,李锐.《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与乡土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J].渤海大学学报,20101).

6.丁帆.中国小说文学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的失范》[J].文艺研究,20058).

7.马永强,丁帆.论中国现代西部文学独特的文明形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8.雷达.城市景观与乡村况味[N].《光明日报》,19960314).

9.惠雁冰.论当代文学史中农民形象的三度整合[J].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10.赵咏冰.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流变[J].文史哲,2012(3)

11.黄轶.论世纪之交乡土小说的“城市化”批判[J].文艺研究,2010(9)

12.严海蓉.《空虚的村庄和空虚的主体》[J].读书,20057).

13.贺仲明.新闻学与农民:和谐与错位——对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的检讨[J].当代作家评论,2009(1)

14.赵旭东.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作为西方他者的中国乡村研究及其创造性转化[J].社会科学,2009(2)

15.田杰.关于青年研究代际更替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16.李星.西部精神与西部文学[J].《唐都学刊》,20046).

B.作品研究类期刊论文

1.陈思和等.让遗漏的金子发出光辉——“复旦声音”:雪漠长篇小说<白虎关>研讨会[J].文艺争鸣,20103).

2.陈晓明.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文学评论,2006(6)

3.陈晓明.文本如何自由:从文化到宗教——从雪漠的<西夏咒>谈起[J].人文杂志,2011(4)

4.陈晓明.西部叙事的美学气象与当代机遇——雪漠的《白虎关》[J].小说评论,20091).

5.雷达.雷达专栏:长篇小说笔记之八——雪漠的《大漠祭》[J].小说评论•文坛纵横,20015).

6.雷达.生存的诗意与新乡土小说[N].光明日报,2001816日.

7.程国君.审视“西部”之痛——雪漠的西部抒写与现实主义小说的新向度[J].河西学院学报,20076).

8.彭青.西部农民生存真相的现实关照与灵魂救赎[J].飞天,20115).

9.何清.无力的挣扎与无望的救赎——雪漠的《白虎关》释义[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10.何清.论雪漠小说的现实关怀精神[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11.何清.关于卑微的叙事——雪漠小说的价值取向[J].小说评论,20064).

12.李星.现代化语境下的西部生存情景——雪漠:从《大漠祭》到《猎原》[J].小说评论,20051).

13.哈建军.论雪漠小说人生抗争的积极向度[J].西北作家研究,20122).

14.甘武臣.人民立场和忧患意识——鲁迅文学院“雪漠作品研讨会”纪要[J].飞天•文艺现状研究,20033).

15.彭岚嘉.与狼共舞的困惑与悖谬——解读《猎原》[J].当代文坛,20053).

16.张明廉.西部农民凡俗人生的真实与诗意——读雪漠的长篇《大漠祭》[J].飞天,20015).

17.彭岚嘉.乡土风景与乡土情感——关于雪漠的小说创作[J].飞天,20024).

18.刘朝霞.河西乡土小说对农耕文化的诠释——以雪漠、王新军、唐达天的乡土小说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31).

19.陈永有.《西夏的苍狼》:灵魂的清凉之旅[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5).

20.张继红.文学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了历史?——评雪漠小说《西夏咒》[J].长城,201210).

21.宋洁.论雪漠小说创作中的藏传佛教文化[J].当代文坛,20075).

22.宋洁.论雪漠小说创作中的道教文化[N].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3.陈彦瑾.雪漠关键词[J].当代作家评论,20113).

24.白晓霞.甘肃“凉州小说”中的民间俗语文化[J].河西学院学报,20083).

25.张玉.雪漠小说中的生态意识[J].文学教育,20086).

26.韩伟.文本的生态审美解读[J].小说评论,20031).

27.李贤曹永光.论《白虎关》的三重意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28.韩伟,王彩凤.生存状态的描绘与西部精神的展示——评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祭》[J].唐都学刊,20051).

29.孔会侠.满腔热血,几多感慨——读长篇小说《大漠祭》有感[J].当代文坛,20041).

(四)学位论文类

1.甄瑞霞.荒漠中的孤行者——雪漠创作论[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赵春.雪漠的宗教情怀与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雪漠文化网,智慧更清凉!www.xuemo.cn

 

  相关文章
2011-03-24 06:29
2014-11-17 09:09
2019-09-23 15:16
2013-03-11 08:10
2012-06-16 10:19
2013-11-01 08:08
2011-06-20 06:31
2017-06-07 08:31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