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文化网-手机版    
雪漠禅坛 文化新闻 雪漠作品 息羽听雪 亦新红尘 香巴论谈 域外传真 散文随笔 English
视频专栏 名家视点 雪漠行思 涂鸦小品 文学朝圣 学术研究 大千世界 创意写作 香巴书轩
【公告】
【雪漠心语】


微信:雪漠藏书专卖
或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香巴文化研究院
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赏雪台 >> 名家视点 >> 正文

雪漠作品:守根的文学

2011-06-05 13:16 来源:雪漠文化网 作者:彭学明 浏览:64931524

彭学明(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要点: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认为,雪漠的作品是守根的文学。雪漠是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就是他的根,他的土地。和张承志一样,雪漠对他的根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白虎关》中的兰兰、莹儿不但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而且寄托了雪漠的文学理想。可贵的是,这一文学理想不是建立在自我的象牙塔上,而是建立在人性的、民族的、精神的根上,这是很有价值的。

雪漠作品很重要,小说非常直接,让人非常感动,我觉得雪漠的作品是守根的文学,不是寻根的文学。从《白虎关》到《西夏咒》,我觉得雪漠活在自己的一个精神世界里,不是文学世界里,他的精神世界就是他的“根”:他的那片土地、那个民族文化。雪漠的写作与张承志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对这个民族,对这片土地都有宗教般的情怀。

刚才陈晓明同志用了一个“灵魂附体”的写作,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恰当,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全部附体在那个民族的“根”上,所以,应该是守根的文学,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这精神的“根”就是整个人性的精神,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根,而是整个人性的精神。

如《白虎关》里的几个人物,从兰兰、莹儿、月儿、猛子,这里面不仅体现了人心的东西——真、善、美,而且还寄托了雪漠的文学理想、创作的动机、文学创作的成果,体现在文学理想和文学价值上。我觉得这个文学理想不是建立在自我个人的表达上,不是那种象牙塔似的病态,而是建立在自己民族上、人性精神上,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文学理想,是我们应该区别其它的一种文学风向标。

《白虎关》中我最喜欢月儿这个人物,当然兰兰、莹儿各有特色,命运都很艰苦,都有自己的操守和坚守。月儿这个人物,雪漠写活了她,她代表了所有人性的欲望和追求、所有人性的一种品质。她开始的时候向往城市,想逃离生养的那片土地,进入城市不是为了包养,却染上了梅毒,最后遍体鳞伤地离开了这座城市,回到了那片土地,这也是一种根的皈依、精神的皈依。特别是跟猛子的那种爱情,体现了一个农村女人的爱,她爱猛子,但又不让猛子碰她,怕病传染给他,书中把人性所有的欲望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但最后,她还是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底线、道德底线,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良知,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这不仅仅建立在普遍的真善美层次上,更像宗教般地建立在整个人性的层面上,雪漠的小说都在体现整个人性的真善美,在社会生存的压力下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雪漠创作的理想、创作理念及出发点与别的作家不一样,他带着对那片土地,那个民族宗教般的虔诚去创作,整个文学都体现在“根”的价值上。现在好多作品缺少的就是对整个民族的情感,缺少整个民族精神的根系,而雪漠想把这个精神和情感发展了下去。

我提个建议:雪漠的作品不好读,在大众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是很困难的,阅读存有障碍,也许是雪漠的一种探索、一种表达的方式、那种宗教般的禅味的表达方式。但张承志照样写民族的精神史、心灵史,他的作品阅读起来就非常的愉悦,但雪漠的作品就没有愉悦感。所以,我觉得是否将叙述方式再转换一下?如果不熟悉雪漠的话,很多人基本上就不会去动,不是读不懂,有时候,是读不动。

——在中国作协《白虎关》、《西夏咒》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由古之草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要点部分由陈彦瑾归纳)

  相关文章
2011-05-07 05:47
2013-11-20 05:28
2012-06-16 10:19
2012-01-03 10:41
2015-04-16 10:09
2013-08-22 08:29
2020-07-06 19:51
2016-03-26 14:37
 

 

雪漠推荐

 

粤ICP备1915320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