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10月31日与你相约湛江书城和广东医学院——雪漠读者见面暨签售会。
书外的“书”
——写在雪漠老师相约湛江书城之前
文\余泽雄
前几天出现的轻度灰霾,被晴朗的阳光一扫而光,港城的天空还是那样蓝。深秋了,凉意并没有如期到来,晌午时分,烈日毫不示弱,把人晒得汗流浃背。好心情融在好天气里,人就格外爽朗。从雪漠文化网发出“雪漠老师相约湛江书城”公告那一天起,湛江的文化志愿者像喝了蜜似的,甜在心里,也不愿意只是自己分享,忙着给亲朋好友发微信,告知雪漠亲临湛江,传播优秀文化活动。与主办单位协调工作,活动策划方案,日程安排,各方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志愿者的心里;雪漠老师一行能安排来湛江,开展文化活动,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怎讲?在雷州半岛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湛江人,深感其人文环境的沉重,更加渴望外来优秀文化,给这块“红土”带来滋润。正值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一带一路专题文化讲座”的契机,给湛江这一边缘地区,带来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固然,在湛江人的眼里,有一位名人青睐这里,那种莫名的兴奋,总会油然而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多数的湛江人,天生就有好客的习性,尽管自己勤俭,也不能怠慢客人。
既然,雪漠老师一行不远千里赴湛讲学,传播正能量,我们必须力尽地主之谊。抱着一腔热情,落实文化活动方案中需要做的每件事情,当然,更少不了,后勤的接待工作。老师这次到湛,活动时间只有两天,安排相当紧凑,既舟车劳顿,又精神操劳。怎样也要让他们住得安静舒适一些,饭菜可口一点,更心想他身边的志愿者多来几个,共同把本次文化活动做得出色一点,让他们感受湛江人仗义好客的热情。两场文化活动准备就绪,约10人(包括志愿者在内)食宿也安排妥当。昨日下午,我给雪漠老师身边工作人员发去微信,告知一切安排均好。我们欣慰迎接雪漠老师一行赴湛的心情溢于言表。不到一刻钟,老师给我发来微信;雪师说:“泽雄好!您那边我想一个人带建新过去。家人和志愿者都不去了。您一定要理解我的心,要是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会难受。”我答:“雪师!我理解,湛江志愿者和书城都作了准备,大家热情洋溢,机会难得,尤其是对湛江来说。你成全我们一点心愿吧!”雪师说:“听话吧。我后天跟建新坐公交车去。别人都不去了。理解我。我要带头遵守志愿者公约。”这三段微信里的对话,就像打碎的五味瓶在我心里,不知啥滋味?
晚上的月很圆,挂在高楼顶上,柔柔的光如同银梳,一手一手地梳理今天的思绪,我自问:老师到湛的目的,不就是让湛江的读者了解西部文化经典,还有承载着信仰、智慧和个人成长史的密码吗?这些都珍藏在雪漠的作品里了。如同《一个人的西部》书中所说:“我更希望看到的,不是你读懂了雪漠,你理解了雪漠,而是你感受到了文化那滚烫的温度。”老师数十载,呕心沥血,撰写了几倍等身的文字作品,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岁月毁不掉的记载。我们可以通读,也可读懂书本里的知识,甚至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或许能得到一些感觉良好的慰藉。书本里知识在文字里,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作者行为更是一本“书”,一本与纸质书中同等丰富,且更具说服力的直感。为什么,我不愿将雪漠老师在微信里的三段对话藏起,就是想把雪漠老师这本我还没完全读懂的“书”,以文字记录下来,警醒自己,书外的“书”更精彩,你要读懂它、融化它、效仿它,要比读懂摆在书架上、物质意义上的书,要难得多。
离雪漠老师相约湛江书城的日子还剩两天,相约之时的氛围虽未感受,但在等待相约过程所得到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我不忍心独自分享这份珍藏,因为我知道,每一位湛江文化志愿者,都需要这本书外的“书”,并认真去读懂它,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10月31日与你相约湛江书城和广东医学院——雪漠读者见面暨签售会
http://www.xuemo.cn/show.asp?id=14539